每日一学丨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(三)
  日期:  [2022-04-28]

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和理论能力、政策研究能力、专业化能力、群众工作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,市委强化作风建设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在“包头微学习”开设【市委强化作风建设学习实践活动每日一学】专栏,每日推送作风建设相关学习内容,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及时开展学习。



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


加强检查督查。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,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。党中央没有硬性要求地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,更何况贫困问题错综复杂的深度贫困地区。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,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,决不能搞数字脱贫、虚假脱贫。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,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,加强督查问责,对不严不实、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。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,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、严肃处理。扶贫工作必须务实,脱贫过程必须扎实,脱贫结果必须真实,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。

——《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》(2017年6月23日),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二卷,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,第92页。


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,关键是把参战指战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好、调动好。要压实作战责任,改进考核监督,减少考核频次,严禁多头考核、层层考核、搭车考核。要整顿脱贫攻坚作风,依法严厉打击贪污、贿赂、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等行为,严肃查处严重不作为、失职、渎职行为,切实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不严不实、数字脱贫、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。


——《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》(2018年4月2日)。


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选得不准,有的干部“带病提拔”、“带病上岗”,跟考核不深、识人不准有直接关系。一些地方不提拔不考核、不换届不考核、不到年底不考核,对干部日常工作和平时表现了解不够;有的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,考核手段单一、方法简单,不在现场看、不见具体事,雾里看花、朦朦胧胧;有的考核重点不突出、针对性不强,“一刀切”、“一锅煮”,一种考核办法包打天下。考核干部要经常化、制度化、全覆盖,既把功夫下在平时,全方位、多渠道了解干部,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、处理复杂问题、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,既在小事上察德辨才,更在大事上看德识才。要强化分类考核,对资源禀赋、基础水平、发展阶段、主体功能区定位不同的地区在考核内容上要区别对待。对主要领导干部和班子成员、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也应有不同的考核要求,不能搞“上下一般粗”、“左右一个样”。“近水知鱼性,近山识鸟音。”我讲过,要近距离接触干部,看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、对群众的感情、对待名利的态度、为人处世方式、处理复杂问题能力。干部业绩在实践,干部声名在民间。要带上“望远镜”、“显微镜”,对干部近距离接触、多角度考察;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、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,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、群众满意、干部服气。要把研究人和研究事结合起来,避免从抽象到抽象,凭感觉下结论。


——《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(2018年7月3日),《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》(上),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,第563-564页。


来源:《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》